南菁实验学校2020年暑期法制安全讲座

江苏省中小学开学师生员工进入校园流程图

国家卫健委:这些情况不需要戴口罩!

今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对不同场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学建议。全 文 见 下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保护自己,又有益于公众健康。目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为引导公众科学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护公众健康,特提出以下指引。  一、普通公众  (一)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  防护建议:不戴口罩。  (二)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四)对于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员。  防护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二、特定场所人员  (一)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二)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防护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日常应随身备用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聚集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戴口罩。在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重点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四、职业暴露人员  (一)普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  防护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  防护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  防护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粒物过滤元件,过滤元件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  五、使用注意事项  (一)呼吸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和面具,佩戴前、脱除后应洗手。  (二)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  (三)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应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  (四)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  (五)各种对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无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空气净化器、紫外消毒灯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吗?如何配制消毒剂?怎样正确洗手?

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已经逼“疯”了许多家居清洁爱好者,空气净化器、紫外消毒灯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吗?如何配制消毒剂?怎样正确洗手?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家居清洁方面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梳理。  问:我家里有空气净化器!它可以起到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吗?  答:不能。空气净化器不能吸附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但我们可每天开窗通风帮助空气流通。  户外空气质量较好时:早晚均可通风,每次时间约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可适当减少。  问:为了给家里进行消毒,我需要购买紫外消毒灯吗?  答:虽然冠状病毒的生存能力较强,但对紫外线辐射敏感。紫外线的威力很强,可以轻松破坏病毒蛋白和核酸。强度大于90微瓦/平方厘米的紫外线照射冠状病毒,30分钟就可将其杀灭。  有条件的可以购买紫外灯进行小面积消毒,若要对面积较大的范围进行消毒请参照紫外灯说明书;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无人的情况下使用哦!没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阳光暴晒杀灭病毒的方式。自然条件下日光中的紫外线,也具有对冠状病毒的杀灭能力。在北方地区晴朗天气下,即紫外线强度为4微瓦-5微瓦/平方厘米情况下,3小时可杀灭体外冠状病毒。如果是阴天,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杀灭能力则会大大下降。  问:我该如何利用手头现有的材料配制适宜使用的消毒剂呢?  答:日常生活中,我们优先推荐75%的酒精和含氯的消毒水(一般是指次氯酸钠“84”这类无机消毒液)擦拭地面、家具等。由于酒精一般家庭可能不易获得,所以下面给您介绍下终浓度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的制作。  1.准备材料:橡胶手套、脸盆、84消毒液(5%浓度)、矿泉水瓶(500mL)、抹布;  2.佩戴橡胶手套,做好手部防护;  3.倒入2L(4瓶矿泉水);  4.倒入1瓶盖消毒液(一瓶盖≈10mL);  5.终浓度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就配制完成。  特别提醒:擦拭时注意戴好手套;消毒液具有一定腐蚀性,于物体表面作用约20分钟左右,务必使用清水进行擦拭;配置好的消毒液不可再与其他消毒或清洁用品混用(如洁厕灵、酒精等)。  问:普通肥皂+流动水洗手这么简单的操作,真能起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吗?  答:是的。通过充分涂抹肥皂和揉搓动作,能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碎屑和附着在其上及皮肤表层的绝大部分微生物,流动水可以将它们从手上冲洗掉,从而起到预防疾病传播的作用。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说法,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非处方(OTC)抗菌肥皂比普通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更能预防疾病。  问:我要是改用免洗洗手液,会不会消毒效果更好些呢?  答:只有在不具备水洗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免洗洗手液。确认手部没有明显脏污时,取约一元硬币大小的含70%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在掌心,使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手消毒,直到洗手液完全干燥,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0~30秒,在洗手液自然干燥之前不要擦拭或者冲洗;到了有肥皂和流动水的地方,建议最好再次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当手上有可见脏污时,免洗洗手液的消毒效果会受到影响,建议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七步洗手法:  1.双手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掌心对手背手指交错相互揉搓,然后两手交替;  3.双手掌心对掌心,手指交叉,相互揉搓;  4.双手互搓,揉搓指背,然后两手交替;  5.拇指在另一手掌中转动揉搓,然后两手交替;  6.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中搓擦,然后两手交替;  7.双手交替清洗手腕。

面对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这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要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面对疫情,我们需要正确对待,过度担心和缺乏足够的防护意识都是不对的。  一、充分重视、正确应对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充分重视。不要心存侥幸,觉得自己是“绝缘体”。  但是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传染病构成流行有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只要能控制住其中一个环节,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1.保护易感人群:正常作息、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免疫机能,保持健康状态,维护身心稳定。  2.切断传播途径:这个春节最好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如果要外出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3.控制传染源:如有疑似症状或潜在接触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状,必要时自我隔离。优先考虑网络就诊平台或电话咨询,非必要暂时不建议往医院跑。  二、关注疫情,正常生活  关注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当前疫情的进展以及专业机构发布的防护知识。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更不要以讹传讹。  宅在家里,面对突然“富裕”的时间应该做什么?可以把居家环境集中整理一下,让心情焕然一新;或者专心“撸”娃,陪孩子一起看几本好书,做一次精神上的畅游;或者开发几道美食,在家人满意的笑容中体味幸福的年味。你会发现,原来哪儿也不去的生活也可以这样的安静美好。  三、鉴别不适,避免恐慌  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冬春季节,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时候。有时候难免会有咳嗽、打喷嚏等现象,有时也会出现伤风感冒的症状。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慌,稳定情绪,做好个人防护,居家观察并做好与家人的隔离,绝大多数情况只是一般的小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整或在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上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  四、控制恐惧,积极调整  首先大家要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  其次化被动为主动,现在各种信息传播不断,可主动学习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防护知识,只要接受科学指导,这个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避免被动接受谣言引起恐慌。  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不管是看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可以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