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核心素养,构建“菁美课堂”

——第四届“菁美课堂”生物教学研讨会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课堂生成,我校于2020128日举行以“生态、生成、生长”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会。我校生物组赵琳老师与敔山湾实验学校的刘普庆老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活动。      

赵琳老师以《原来你“叶”这么美》为题,进行了校本课程展示。作为我校PHD系列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从观察菁园中的银杏叶出发,探究叶片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原因,赵老师用演示实验向大家展示了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的颜色变化。接下来,赵老师带领学生们把捡来的各种树叶和废旧报纸一起制作“再生纸”,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做纸浆”、“过滤”、“抄纸”、“吸水”等步骤。最后,一张张再生纸制作完成,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再生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常见,它的使用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本节课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护植物、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1.jpg

5.jpg

刘普庆老师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为题,与学生一起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刘老师带领学生对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进,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接着,刘老师指导学生制作蚕豆叶表皮装片来观察气孔,证实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在探究气孔开闭的原理时,刘老师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鸭跖草的茎作为材料,实验现象明显,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气孔开闭的原因。最后刘老师让学生分别统计了不同环境中植物气孔开放数目,计算出气孔的开放率,通过数据得出水分、光照等是影响植物气孔开闭的因素。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将核心素养很好地渗透其中。

5.png

8.jpg

下午,无锡市金星中学的姚菲老师为江阴的生物教师们开展名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理解课堂”构建》的讲座。姚老师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网络信息时代的成熟,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未来会出现现在不存在的某些领域和工作类型,这就需要学校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如何从注重知识的获取转变到注重高阶目标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培养上?这就需要师生以“理解”为学习观、教学观建构“理解课堂”。姚老师建议教师从科学可接近原则、思考可视化原则、合作性学习原则和反思性学习原则,让学生卷入情境、思考投入和学会批判迁移。未来生物学“理解课堂”构建,可依据“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三大策略开展探究学习,即围绕重要概念进行专题探究学习,结合情境卷入,解决现实生活应用中的案例、难题和研究等,从而展开生物学知识的学习。

7.png